沂源文博微课堂--沂源文物遗址系列(二)

北桃花坪遗址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北扁扁洞

年代新石器时代

类别古遗址

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桃花坪遗址概貌

 

简  介

        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北北围子山西北侧的一处洞穴内,洞穴面积约60平方米,洞口宽20米,高约7米,洞口略微倾斜,文化堆积基本布满了整个洞厅,洞口部分被破坏。该遗址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根据采集人头骨残片和兽骨的年代检测,该遗址距今9600——11000年之间,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在山东就当时整个黄河流域来说也属首次。

北桃花坪遗址近景

 

        2004年,当地村民进洞取土发现古人类遗骸,经鉴定分属两个个体,包括顶骨、枕骨、眉骨及牙齿,石化程度较轻,经C-14测定,距今8700年以上。2005年与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分别进行了两次试掘,经解剖,洞内堆积厚达3米以上,现存地层可分为8层,其中下面4层属于自然堆积,厚约2.5米,上面4层属于人类文化堆积,厚约1—1.3米。表层土较薄,凹凸不平,曾被多次扰动过,土质疏松,有龙山文化、春秋时期陶片等。表层土以下2—4层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堆积,发现了明确的人类活动面,有石器、陶片、骨角器、烧土、灰坑、兽骨等,在第4层层面上发现了1件石磨盘和2个石磨棒。石磨盘呈长方形,器形简洁规整,加工细致,工作面窄长,器身较厚,长42厘米,宽16厘米,厚约9厘米,中部工作面由于磨损下凹约1厘米,一端出檐,为捉手。石磨棒较短,中间粗两端稍细,截面近圆形,工作面较平,被面略鼓。骨角器有骨锥、骨针,针尾有穿孔。陶片表面较为平整,有的可见整修时留下的刮抹痕,稍显粗糙。陶器器形总体简单,有釜、钵两类,器腹较深,器底有圜底和平底两种。陶器口沿一般为近直口,平沿,修理得不太规整,有的釜已经稍稍开始出现卷沿,已初具后李文化叠唇的形式,这些陶片的发现将淄博的陶瓷史由8000年推到了10000年。

石磨盘、石磨棒

骨片

陶片标本

陶片标本

陶片标本

 

        北桃花坪遗址堆积丰厚,出土遗物丰富,是山东省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它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的关键时期,为探索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山东农业的起源及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对研究人类的聚落方式和生产方式有重要价值。2006年12月7日北桃花坪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