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精品文物系列展览

沂源文博微课堂--沂源精品文物系列(五)

铜铙

 

        铜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乐器之一,多三、五件构成一组,用于祭祀、宴乐、军事等活动。迄今,铜铙均出土于商末高级贵族墓葬中。《周礼·地官·鼓人》曰:“以金铙止鼓”。说明铙是退军时用以指示停止进攻战鼓的,相当于后世之锣。编钟兴起后,铙又为编钟起到定音的作用。目前我省发现的铜铙共3—4组。

        1984年,在东里镇东安村出土一组三件商代青铜铙,铙体为合瓦形,横宽,口部内凹;柄为圆筒状,有锥度,下粗上细,中空与铙体相通。“正鼓”处作方形突起。外表两面皆饰饕餮纹,铙体内部近口处饰一凸弦纹,内部光滑,未见调音痕迹。铣部到舞部中心,一直到柄部有清晰的范线,浇铸口与排气口均在柄部。通高分别为23、19.8、16.4厘米。中国音律协会曾为其测过音,音质很纯正。

 

(一)

名称:商代饕餮纹青铜铙

年代:商代

质地:

级别:二级文物

尺寸:通高23.0、舞长13.5、舞宽9.9、铣长14.7、铣间距17.9厘米

 

 

(二)

名称:商代饕餮纹青铜铙

年代:商代

质地:

级别:二级文物

尺寸:通高19.8、舞长11.1、舞宽8.5、铣长12.5、铣间距15.0厘米

 

 

(三)

 

名称:商代饕餮纹青铜铙

年代:商代

质地:

级别:二级文物

尺寸:通高16.4、舞长8.9、舞宽6.7、铣长9.7、铣间距11.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