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沂源段:
在探索中发展 古老文明焕发新生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竣工于战国,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它西起济南长清,东至黄岛入海,全长617公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见证了齐鲁大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齐鲁儿女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10月10日,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朱正林一行来我县调研齐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县政协、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同志参与调研。





  调研组在齐长城核桃崮段进行调研,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明法向调研组介绍了沂源齐文化保护与发展情况。近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齐长城保护工作,在省、市文旅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

  一是出台保护制度,压实保护责任。

  为做好齐长城沂源段的保护,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和《沂源县全面推行文物长制实施方案》,设置了县、镇、村三级文物长,层层压实文物保护责任。

  二是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夯实保护基础。

  人防措施:落实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人员43人,确保每个齐长城段落有人员巡查、看护。去年,市文旅局开发的“淄博市齐长城巡护”APP在沂源试点运行,巡查路径和巡查情况实现了实时反馈。

  物防措施:对部分重点段落的齐长城设置保护界桩,明确四至界限和范围,为每一段齐长城制作安装了保护标志碑和安全公示牌,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公示;



  技防措施:在核桃崮段、水泉溜西山段、马头崮段、车场东山段等重点段落安装监控探头20余个,配套建设县级监控中心,与省、市平台并网,重点段落将实现24小时监控,提高齐长城技防保护水平。

  三是实施保护工程,做实保护项目。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保护”的齐长城保护原则,积极对上争取,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累计申请齐长城保护修缮专项经费415万元,对核桃崮段和水泉溜西山段编制了保护修复方案,对核桃崮段实施抢救性保护修缮和环境治理。

  下一步,我们决心坚持硬件和软件一起上,按照上级要求,在保护和建设好齐文化重要载体齐长城的同时,也深挖文化精髓,让齐文化永远赓续传承。